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图片新闻

【法治第一课】守护青春,远离陷阱!法治副校长走进东京城高级中学,讲授“反电诈”第一课

发布时间:2025-10-10 10:32:07




    “同学们,当你收到‘刷单返利’的短信,看到‘免费送游戏皮肤’的广告,或接到‘客服退款’的电话时,是否能第一时间识破这些诈骗陷阱?”近日,宁安市东京城高级中学的校园里,一场以“预防电信诈骗,打击网络犯罪”为主题的法治第一课正式开讲。

    宁安市人民法院法官靳来香作为该校法治副校长,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、形式生动的法治教育课,帮助青少年筑牢防诈反诈的安全防线。

    “当前,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,青少年成为重要目标群体之一。”靳来香开门见山地指出。

    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,她列举了学生群体最容易遭遇的几种诈骗类型:

• “刷单返利”:往往以“轻松赚零花钱”为诱饵,前期返还小额佣金,后期要求加大投入后便消失无踪;

• “游戏账号交易”:虚假交易平台或卖家在收到钱款后便拉黑买家;

• “冒充客服”:假冒电商客服,以“商品质量问题”“快递丢失”为由,诱导受害人提供验证码或转账;

• “校园贷”:以“低息”“免押”为诱饵,实则收取高额手续费和利息,并伴随暴力催收。

    靳来香特别提醒,随着科技发展,诈骗工具不断升级,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、虚拟货币、AI智能、远程操控等新技术新业态,更新犯罪工具,大大增加了诈骗的隐蔽性和危害性。

    “有的同学认为,我只是把自己的电话卡、银行卡借给别人用一下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靳来香指出,“这种想法非常危险!”

    她告诫同学们,要增强法治观念,不得不义之财、不做电诈帮凶。

    什么是“电信诈骗”?

    “电信诈骗”就是违法犯罪份子利用手机短信、电话、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,冒充国家机关、公司、医院、朋友等名义,骗取受害人信任后,叫其将钱汇入到指定银行卡账户的一种诈骗活动。

    面对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,如何才能有效防范?靳来香副校长向师生们传授了实用的防诈秘籍——“三不一多”防骗核心原则:

1. 不轻信:对来历不明的电话、短信和网络链接保持警惕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

2. 不透露: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、银行账户、密码和短信验证码。

3. 不转账:凡是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,要坚决拒绝。

4. 多核实:遇到可疑情况,先与家人、老师沟通或拨打110咨询。

靳来香法官“手把手”教学,引导师生下载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获得全天候的智能防骗保护。

    “原来乱点链接真的会泄露信息!”“以后绝不给陌生人转账!”互动环节中,学生们纷纷感慨。

    铃声响起,课程告一段落,但对抗电诈的社会课题仍在继续。真正的教育,从来不止于传授防范的技巧,更在于播撒法治的种子。今天,我们在校园里筑起一道思想的防火墙;明天,这些学生将成为网络世界中最具韧性的防火墙。这次讲座,正是在履行这样一种深远的责任:不仅守护青春的当下,更播种社会的未来。


关闭窗口